分類目錄
活動回顧
7/10 第二代座談會【從電影談角色定位】

 

DSC08056-compressor

 

 

7月10日下午,在集思會議中心的阿基米德廳迎來了EMBA校友會第16場的二代座談會。這次邀請到95級的周文海學長來分享過往經歷,並與企業家二代們對談如何從電影中思考自我的角色定位。

 

5000天的過去與未來

 

隨著悠揚的音樂,座談一開始,周學長引領我們進入5000天以前的世界。他問:「5000天以前你在哪裡?」

2002那年,歐盟引入自己的紙鈔跟硬幣、中文的維基百科正式成立上線、全球第一例SASR出現在廣東佛山、德國國會通過法案撤銷納粹德國對同性戀和逃兵的判罪。當我們往回看,周學長認為,「每一件事情都對後面造成了影響」,無論是中國崛起、國際上的策略結盟,皆有跡可循。過去發生的事情會成為契機進而影響未來,周學長提醒二代,切記不能只關注自身,而是「要把自己放在地球村中去看自己可以成為什麼人」,掌握趨勢,「不僅要當個台灣人,也要當一個國際人。」

除了談論過去,周學長也向二代勉勵,面對5000天後的未來,「不要高估1年的時間,但也絕不要低估10年的時間,如果有什麼想做的事,從現在開始,10年之後一定會做到!」

 

DSC07996-compressor

 

從電影看人生的角色定位

 

綜觀好萊塢電影,片中幾乎都會有一系列的危機,隨後出現一位英雄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危機與英雄都是反映大眾心理的恐懼與需求。「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周學長將危機大致分為四類:恐怖主義、超級病毒、高科技犯罪,以及象徵未知力量的外星人。當角色出現後,我們就會開始區分好人與壞人。在美式思維中,遇到危機時,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憑藉著力量或結盟勝過對方,導致互不相讓的戰爭。這是我們對待彼此與處理衝突的方式,但是,「我們應不應該永遠有敵人?」甚至,「這個世界需不需要有英雄?」周學長認為競爭無法解決任何問題,而如果不以力量戰勝別人,那「如何讓別人更認同我」,就是「品牌」的重要所在了。每個人能扮演怎麼樣的角色是我們應該時刻思考的問題,對此,周學長說:「往往,我們都只是配角,但是,在重要的時刻成為那個關鍵的配角,做自己,很重要。」

 

DSC07977-compressor

 

翻轉思維,廣告人這樣看品牌

 

擁有豐富經歷,如今作為一位廣告人的周學長,他這樣看待「品牌」這件事:「我們每天都在做廣告,談策略,為什麼沒有去幫自己想想,如果我們自己是一個品牌或商品,我要怎麼去定位我自己?」他認為一般普遍的企業思考模式都是由產品形式開始,推往功能、性能,最後才是理念和動機,但成功的行銷及品牌如Apple則是「反向思維」,從中心、本質出發。Apple的品牌核心是:「我們相信,要改變人的生活,必須不斷地挑戰現在的思維和方式。」「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People buy what you believe.」同樣的,個人品牌也是如此,我們首先應該認清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想要做成什麼樣子?」信念無疑是最重要的,「動機等於結果」周學長說,假如人為了外在條件而工作,當條件一被滿足或無法達成,行動便會停止。「人的理想和相信才是支撐你去做一件事情的主要動力」,他如此勉勵我們,「做自己,才能一直做下去」。

 

文、攝影/吳宛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