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目錄
校友電影院—數學囧很大

9月26日上午在管院B1正大廳舉辦這個月的校友電影院活動。這次校友電影院跟中華民國數學會合辦,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與臺大其他學術推廣組織的合作,將學科教育以生活化的休閒娛樂方式呈現,讓大眾深入了解學科在人類生活上的應用及影響。當天主持人是99級C班的張振營學長,張學長開玩笑地說,希望大家看完這部影片後,對數學就不再冏很大了。EMBA校友基金會這次很榮幸邀請臺灣師範大學林俊吉教授(臺大數學系畢業)做引言人,帶我們探領數學囧很大這一部電影的奧妙。

 

DSC04526 (1280x960)

這次電影院的報名活動十分踴躍,許多校友們攜家帶眷的來觀賞電影,希望藉由部影片播放,不僅僅引起大家對於數學的共鳴,也可以思考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數學囧很大是法國編劇兼導演Olivier Peyon 所執導的紀錄片,主要討論數學在社會上的角色以及各式各樣群眾對「數學」看法。也或許是因為這紀錄片主題與每個人的生活經驗相關,因此,在2013年於法國首映後引起廣大迴響,導演也因為執導這部影片而獲得不少獎項肯定。

此部紀錄片主要分為三項主題,第一項為民眾對學習數學的看法,第二項則是揭開數學研究院的面紗,最後一部分藉由2008年金融危機探討數學在社會上的實質運用。

數學,我恨死它了

在第一部分,導演以各個切片帶過學生對於數學的看法,不外乎是恐懼與厭惡,貌似數學跟受訪者有天大的仇恨似的。在這個片段中,場內不禁發出陣陣笑聲,可能是因為發現無論國內國外,對於數學的無奈似乎是一致的,因此引起廣大共鳴。另一方面,也有受訪者表示學習數學僅僅是為了要進入好大學就讀,在這部分數學就成了一種工具,因此數學好的人不代表喜歡數學,他只是適應了數學。在這部分也穿插費爾茲獎得主對於數學的看法,他認為數學是簡單但也複雜、單一卻又重複的美麗又吸引人的事物,恰恰與學生對於數學的看法形成強烈的對比。同時,第一段也帶到一位大學老師如何吸引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這位老師認為要讓學生對數學有好感的首要條件便是要讓學生可以觸碰到數學,讓數學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可以觸摸思考操作的物件。

從第一部份可以看出,即便學生對於數學普遍性無力,但對於樂在其中的老師與教授,數學卻是可以值得玩味的東西,因此橫跨於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鴻溝要如何跨越呢?這也是這部分紀錄片表現出來的,一份數學兩樣情。

生活在數學中的感受

第二部分較為單純,主要是描繪在德國黑森林的數學研究院生活。藉由揭開教授們在數學研究院的生活面紗,了解數學家不僅僅是開研討會,也時時在研究數學發展,例如跨領域或是應用數學的模式,從這邊可以看到數學與時俱進以及一群熱愛數學份子的生活樣態。

金融海嘯、華爾街、數學三角關係

在最後一部分,若說對數學的愛與恨是小孩對於數學的第一印象,那金融海嘯便是大人對於數學最深刻的記憶。紀錄片中指出,現今社會越來越依賴數學模型。但有學者強調,越是依賴數學,越有可能被數學反噬,而金融海嘯就是一例。數學的確可以創造出精簡扼要的模型,但當數學應用於金融之上,便要更小心地應對,因為在10個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背後,是成千上萬的資財在金融市場中流動,而金融市場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僅影響一國經濟發展,也可能影響一國政治變遷。

所以,藉由這一部影片,不僅僅是讓我們對於數學有更全面認識,也讓我們藉由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了解數學的重要是其次,了解數學如何影響自身周邊而對身旁事務更加謹慎小心才是第一。

 

最後,中華民國數學會理事長張榮凱先生(現任臺大數學系教授),特別介紹了一下臺大今年的「火星人計劃」,這個計劃是希望跳脫傳統制式的升學管道,選出優秀的數學菁英,讓他們得到好的培育及發展,對未來人類社會有所貢獻。藉由這次校友電影院的舉辦,數學會並推薦數學展覽–Imaginary 數學展覽–超越無限。和這部電影主軸呼應,此次展覽並不是要展演生硬的公式嚇跑觀眾,而是要讓民眾看到在公式背後數學可愛的一面,例如甜心曲線等。此項展覽於12月18日起在高雄市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簡稱科工館)揭開序幕,展期將持續二個月,之後擇期移師台北市國立科學教育館,歡迎校友們攜家帶眷參觀展覽,對數學可以有不一樣的認識,翻轉數學!

DSC04535 (1280x960)

 

 

DSC04542 (1280x960) DSC04543 (1280x960) DSC04544 (1280x960)